《孔子五帝》云:“天有五行,水、火、金、木、土,及时修炼,形成万物。“五行指的是五种物质元素,即水、火、木、金、土。中国阴阳学者认为这五种物质是万物的起源和基础。
阴阳五行学说的名称
战国时期,五行相生的理论相当流行。朴素唯物主义认为,一个事物促进另一个事物,或者说相互促进,就是“相生相克”,而一个事物抑制另一个事物,或者说相互排斥,就是“相生相克”。
“火,水,金木,土,和中午的阴阳和谐.”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主义因素,对中国天文、历法和医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。中医至今仍用五行学说来解释脏腑的属性及其关系。比如中医认为肝为木,心为火,脾为土,肺为金,肾为水等。此外,中医还用五行生克的理论来解释五脏六腑之间的相互滋生、相互制约,如肝能使卡,称为木克土;脾能养肺,称为原生金等。在治疗方面,如肝病侵脾,采用抑肝扶脾的治疗方法,称为抑木扶土。
为什么人要以五行学说命名?人的思想是社会的产物,社会的意识形态无时无刻不烙在人们的脑海里。人的思想与其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密切相关。人一生中的荣辱祸福都与五行相系。所以起名时要力求阴阳和谐,刚柔相济,这样才能做到一生吉祥如意,一帆风顺。这就是千百年来人们以五行学说命名的原因。
以五行学说命名,始于秦汉。当时主要是结合商隐的枝枝命名法和五行观点来命名的。周秦时期,人们除了“名”还要取“字”,所以主要是通过天干与五行的搭配来取“名”和“字”。比如楚公子的名字叫仁夫,字千辛,就是水配金,所以水生于金,刚柔并济。
到了宋代,用五行学说来起名更为流行。但当时并没有注意到八字的不足,只用五行的意义来排序世代。宋代五行命名法如下:水生木:父名属木,子名应属火;火生土:父名属火,子名应属土;原生金:如果父亲的名字是原生的,儿子的名字应该是金;金生水:如果父亲的名字是金,儿子的名字应该是水;水生木:如果父亲的名字是水,儿子的名字应该是木。